以下是個人的開發經驗,由零開始.
完整期共兩週: 一星期學習+一星期開發
- 前置學習期大概一星期,學習Android基礎知識(Intent, Activity等)跟App結構
- 並沒有花太多時間,完全現學現賣型
- 碰壁期大概4天多,主要集中在選擇工具(Eclipse 還是Android Studio)的研究, 環境設置與模擬器設定
- Android studio還因為製作期突然有新版本跟各種謎之情況出現(匯入為Gradle時出錯等),要重頭安裝2次
- 本身的模擬器是頭痛的根源,我最後選擇用比較穩順快的bluestack跟genymotion
- 研究Icon pack結構則是花了2天左右,爬各種xda教學,看看各範例包的Icon pack結構
Density Screen Icon (px)
ldpi ~120dpi 36x36
mdpi ~160dpi 48x48
hdpi ~240dpi 72x72
xhdpi ~320dpi 96x96
xxhdpi ~480dpi 144x144
xxxhdpi ~960dpi 196x196
現時大多的play店上圖案包都是用196px x 196px 為主.
- 個人最常用跟手機曾經安裝過的:
- Nova launcher
- Apex launcher
- Go launcher (順便加)
- ADW launcher
- 這4種為主,其他就隨便了,畢竟自己也沒常用過
- iconback.png - 圖案背境
- 可以設定多個背境(iconback1.png,etc),圖案會自行隨機選一
- iconmask.png - 圖案透明模版
- 剪圖案用
- iconupon.png - 圖案覆蓋
- 各種紋路,變色,或加框
- icon.png - 你的圖案包圖案
- (appname).png – 某APP所用的圖案,名字必需全小寫
- 需要在appfilter.xml等檔案內定義更換特定APP圖案的activity句
- appfilter.xml - 你圖案包做各種處理動作前,所希望的原圖案設定 (像大小設定)
- shader可以設定各種圖案變色, 如把圖案改成純黑白風
Android 圖案包並非想像中難製作,但若要加入其他專業圖案包的功能(如圖案包專屬的獨立UI,雲端桌布,缺少圖案的回報等),大概需要更深入的研究.
不過自用的話,大概不需要做到這程度.
整體來說,開發速度比想像中快,拖最久都在Android的開發環境設定跟學習Android編程.
圖案設計也因為有模版檔跟各種支援,做一些修改大小或模版時比較輕鬆,不需要每一圖案檔案修改.
算是很快樂的開發體驗.
(本文是使用live writer寫,如果有謎之段行與排版,都是它的錯)
BY. 鈴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